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關於__謹「詹」於這個典故!

關於__謹「詹」於這個典故!
喜帖上的謹「詹」於__這個典故如何解釋!
有誰知道喜帖上『謹詹於』的典故?
中國是個咬文嚼字的民族,應用文尤然。中學時代,大家都背過一長串必須依照身分、長幼、親疏不同而妥適選用的提稱語、問候語、末啟詞。儘管這些「尊鑒」、「道鑒」、「賜鑒」、「大鑒」、「惠鑒」的文言意義,現代人已鮮能一一區辨箇中差異,正常情況下,我們可以不理會字面意義,只需根據少許規則直接套用這些制式文字。譬如說:對祖父母、父母親輩的長輩要用「尊鑒」,對師長用「道鑒」,對普通長輩用「賜鑒」,對平輩用「大鑒」或「惠鑒」。不過最近我卻遇見一次不能不求甚解的情況。
一般來說,喜帖內文可分為「男方家長用帖」、「女方家長用帖」、「雙方家長用帖」三種署名方式,若家長能接受的話,新一代人類也可能改採較西化的「新人用帖」形式(像我之前設計的電子喜帖,就是以「新人用帖」的名義向平輩邀請)。不過正式印刷的喜帖,因為還有長輩要寄,所以還是採用傳統一點的「男方家長用帖」樣式比較安全得體。
從以前收到的眾多喜帖,以及喜帖商家提供的範本看來,傳統上,喜帖內文都會以「謹詹於」三字開頭。我雖然不知道「詹」這個字的文言意義,該不會有問題吧?不疑有他,直接沿用。 岳母大人過目後,卻提醒我們:
有位基督教牧師曾向她提過,不能用「詹」這個字,要改成「僅訂於」。
我很納悶:「詹」這個字不是比較文言嗎?「訂」這個字好像太白話了一點;應用文不是愈文謅謅愈顯得體嗎……難道還有其他的原因? 原來基督教或天主教,非常忌諱使用占卜方式,尤其選用日期的事,而對於詹字使用上一知半解,以訛傳訛,至目前沒有人出面指證下,導致一些自稱為專家學者,說明詹與占是同義,詹與占是同姓,他們只知道(占字)是1949年以後,中共簡化文字以後才有的,過去有一詹沒有二詹說法,完全給瓦解了,占姓與詹姓因此又成了分支,目前只能說混合使用,也可以說混淆不清呀?到底要如何做?兩岸詹氏宗親為此感嘆無奈之下,只有呼籲占氏能夠改回原來詹氏,統一詹氏來源,否則過幾代後,可能不知道會變成怎樣?很難想像!只有靠後輩子孫努力傳播詹氏文化,再過幾代之後占氏的子孫應該不知道祖先從何而來了?
教育部國語辭典對於「詹」這個字的解釋是:「選定」。嗯,實在看不出有何不妥。難不成要去找本長於文言典故的大字典?
我用「謹詹於」三個字去 Google 搜尋看看……結果我從某一份高中三年級的應用文試題中發現有這麼一條選擇題答案:詹,占的借字,即指占卜。是說經占卜而擇定。(這是完全錯誤的說法~以上文中解釋,到底從何典故,穿鑿附會的胡說一通,不知依據那時代的文字記載而說,真感嘆現在的教育水準,一些自稱歷史專家學者,居然依照詹字簡化的緣故,把這個歷史典故,隨意自我流來義解,說成僅詹于~是依照占卜而選定日期來的,真是誤人子弟)。請參閱有關詹氏族譜,裡頭有詳細記載詹字是肯定鐵定的意思,當時是因詹氏輔佐皇帝有功,他所講的話,具有跟聖旨一樣效果,是鐵定的意思,不能更改,後來的人只要在選定日期或喜事結婚上,都用僅詹於某年某月,表示鐵定絕不更改之意,至今流傳已經兩千多年,怎麼會因為中共在1949年成立後,文字簡化後,把詹變成占,穿鑿附會下的硬把詹字意思,喜帖的典故 (僅詹于)被曲解為依照占卜日期,在這幾年中一些西洋宗教排斥下,不切實際的,把僅詹於這個典故硬生生改了過來,身為詹氏後裔子孫為此深感遺憾,無法捍衛祖先的文化,而任其糟蹋優良事蹟,呼籲大眾能夠追根究柢,依照典故求證,還原歷史,再下判斷,免得誤導歷史而誤人子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